【矢志奧運】長跑好手黃卓寧疫下備戰重重困難 感嘆資源分配不公阻運動員發展

運動筆記HK 編輯部
發表於2022/04/01
2,129次點閱
0人收藏
加入收藏

於上一篇報導中,相信讀者們都了解到學生運動員在疫情兩年間追夢所面對的難題。這次筆者再為讀者帶來學生運動員黃卓寧在疫情兩年間的經歷,深入了解她如何一步一步踏上奧運征途。


延伸閱讀:
【疫情下被忽略的學生運動員】樂觀跑手梁德洋 因為愛跑步所以堅持下去

【學生運動員】陳鎮榮為未來打下結實基石 時機一到一鳴驚人


疫情為卓寧 Junior 生涯帶來了不少遺憾

卓寧最後一年的 Junior 生涯受疫情影響,只跑了一場 10000 米比賽,並破了一項青年紀錄,她為此感到非常可惜「當時因疫情而無法比賽,但疫情是天災,也是人力沒法控制的事情。」但原來在破了青年紀錄後,卓寧有想過避開香港疫情轉到外國比賽。但她表示:「因當時不是全職運動員,又要兼顧學習,不能以比賽理由向學校請假。這樣的請假申請既沒有任何官方證明,亦不會有任何資源援助,因此不能說走便走。」

疫情為卓寧的最後一年 Junior 生涯帶來了不少遺憾 (相片由受訪者提供)


疫情兩年,卓寧形容是「被偷走的兩年」

「運動員在香港處境十分被動,不論我有多想訓練、有多想比賽,政府一個命令便讓我數個月的訓練成果白白浪費!」

在 2020 年 10000 米比賽後,再踏賽場已是一年後的閉門賽!她說:「因當時閉門賽相隔一年有多,我很期待有比賽,很渴望可以跑。但因當時天氣炎熱,並且香港田徑賽較少觀眾,比賽氣氛不重,每一次比賽就如在計時賽般,以致當時的成績亦強差人意。」抗疫政策的出現,的確大大影響運動員所有計劃!

疫情兩年,卓寧與很多人一樣感到是被偷走了兩年時間 (圖片來源:Ricky Chan)


疫情打亂了卓寧衝奧大計

卓寧目標是參與兩屆奧運會,然而疫情卻大大打亂了她的計劃。「原本計劃在 20 歲初完成 2021 渣馬,可惜賽事因疫情延期,最終在 20 歲尾才順利完成。」大賽延期舉行,令卓寧年末才能憑 2021 渣馬的全馬成績達到全職運動員標準,得以進入體院訓練,更讓她三年的衝奧大計減至兩年。幸好卓寧的家人十分支持她跑步,更鼓勵她趁還年輕,沒有包袱,放心去做想做的事


「被偷走的兩年」卻讓卓寧變得更豁達

就以上對話,筆者就深明疫情的確影響卓寧不少,但她卻坦言:「兩年時間讓我變得更豁達!剛開始封場會讓我感到很焦慮,不斷在想自己能做甚麼。但現在疫情已來到第五波,很多事都習慣了,封場我又沒有選擇,便坦然接受吧!」

「被偷走的兩年」讓卓寧變得更豁達 (圖片來源:Ricky Chan)


心態決定了卓寧的境界

「面對阻撓,只要你很想完成,無論多辛苦都會去奮鬥!即使沒有任何支援,也會去做!」

卓寧每天投放 5 小時訓練,休息過後又再準備接下來的訓練,而她同時亦須兼顧學業!當學校有面授課程時,卓寧早上 5 時多便要起床訓練,然後從早上 8 時 30 分回校上課至午飯時間,休息過後便再預備下午課堂。完成一整日課堂後,她只有 15 - 30 分鐘放鬆時間,讓自己重新進入訓練模式,然後換上跑鞋進行訓練。

每天面對著沉重的學業壓力,卓寧仍努力平衡學生與運動員的身份。她分享到:「每當感到忙碌時,我會將跑步或學業放輕一點點,然後去遷就另一方面的事,盡力兼顧兩者。」正是卓寧正面積極的態度,助她登上高峰,擁有驕人成就!

每天面對著沉重的學業壓力,卓寧仍努力平衡學生與運動員的身份 (相片由受訪者提供)


下一場比賽會是黃金海岸?

卓寧目前正在籌備到黃金海岸比賽,重拾比賽感覺。她直言自己一個女孩子很難隻身漂洋過海比賽,因此或會與嘉威教練的其他學生一同前往,但資金問題卻成為能否成團的最大決定因素。


分享給仍在努力的你

卓寧分享到:「想做就要做!努力的過程中一定會有顧慮、學業壓力、經濟問題、或別人的阻撓,但你要記住『光陰一去不返』,機會亦會隨之逝去。所以,即使面對多少阻撓,只要想做,總會找到方法,千萬不要輕言放棄!」她期望能藉一番分享,鼓勵到更多學生運動員堅持夢想!

卓寧:「面對多少阻撓,只要想做,總會找到方法,千萬不要輕言放棄!」 (圖片來源:Ricky Chan)


香港運動員有話兒

最後,卓寧亦希望藉此分享香港運動員及教練所面對政策上的不公。


香港運動員資源錯配 運動界或會出現青黃不接

她表示「在香港當運動員不會被社會重視。正如今年即使港隊東奧取得了佳績,政府表示要投放更多資源到體育,但資源卻到了本身已有充足資源的頂尖運動員身上,而後面的梯隊卻一無所獲。」

她建議「政府應該培育運動員,而非只供養頂尖運動員。若政府的支援忽略後續的運動員,香港的運動界會出現青黃不接的狀況。


政策對教練存在巨大不公 薪酬制度須改善 應更重視運動員本來的教練

卓寧更反映:「香港政策對運動教練存在巨大的不公平!」如卓寧的教練陳嘉威,他曾培育多位精英運動員,跑出多個香港紀錄,學子當中更有人為香港衝撃奧運會。然而,他卻未有因此得到任何報酬,即使成為港隊教練亦同樣沒有薪酬。

她提到「現時香港聘請了日本教練作香港長跑隊的總教練。當香港運動員成功被提升到某一個水平後,卻要跟隨另一名教練訓練,而從小培養該名運動員的教練,卻要將自己的成果拱手相讓給另一位教練,而他最終卻一無所獲。」

家威教練與他三位愛徒 (相片由受訪者提供)


她最後亦補充到幾個建議:「期望體院及政府政策能更重視運動員本來的教練,而非用完即棄這也是香港的運動發展停滯不前的原因。以三項鐵人與長跑的體院項目作比較:三鐵有梯隊,更有梯隊教練,而教練在疫情下亦會有薪酬;但田徑界沒有梯隊,港隊標準亦很難達到,而很多田徑教練在疫情期間也是零收入。」

另外,運動員即使進入體院也沒有資源,首先要跟隨體院的首席教練訓練,而首席教練是進入體院後才出現的,而非培育運動員成為精英的教練。因此三鐵運動員成績較佳,常在國際賽中踏上頒獎台,相反香港田徑水平卻停滯不前,只剩下數名仍在追夢的運動員。即使不少教練教導出精英學生,最終卻沒有得到任何回報,常人也會變得心灰意冷。這樣亦會令很多運動員而不願成為教練,令香港難以培養出新一代的優秀運動員及教練。」

卓寧希望能藉此分享,引起大眾對於香港運動員及教練待遇的關注,讓香港在未來能出現更多的世一。


訪/文:FY